区直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驻区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根据《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4〕2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5〕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抢抓中韩自贸区先行先试、市域一体化战略全面实施、青荣城际铁路顺利开通等发展机遇,坚持新城建设与行业发展相统筹,全域发展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突出“旅游购物、滨海休闲”定位,依托44公里黄金海岸线,科学整合“山、海、林、城、商”资源,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我区旅游业快速转型发展,将我区建设成全国知名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区年旅游人数突破450万人次,全区年旅游总消费额达到43亿元,年均增长10%,旅游业增加值约占生产总值的14%。
三、工作措施
(一)改革创新,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1.抢抓中韩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以中韩自贸区地方合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对韩区位优势,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对韩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中韩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项目落户经区,同时,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先行先试,争取率先破题。
2.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充实力量,强化我区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对全区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旅游执法、市场监管力度,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创新旅游营销,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引导企业与酷旅网、途牛、携程、欣欣旅游网等网站合作,开展“两上线”旅游营销,打造智慧旅游体系。加大培大育强力度,积极引导各类大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资控股、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旅游企业,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连锁经营。推动旅游饭店转型升级,打造威海特色主题文化饭店品牌。引导企业积极参加“泰山联盟”等,推动企业向旅游集团化方向发展。
(二)优化要素,培育多元专项旅游产品。
1.购物美食游。依托韩国商品交易中心、韩乐坊、韩国风情街、韩国美食街、时代广场韩国馆、富城国际休闲广场等项目,突出韩国特色,打造旅游购物美食新亮点。深入挖掘威海特色美食文化,引导铂丽斯大酒店、九龙晟大酒店、雅兰海鲜酒楼等积极研发菜品,打造“威海菜”品牌,在全区形成特色餐饮、旅游购物集中消费区,打响“品韩餐、购韩货、体验韩国风情”旅游购物品牌。
2.夜间休闲游。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商店体系建设,鼓励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永旺威海购物中心、韩国乐天玛特、齐鲁商城等商业旅游综合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实施亮化工程,带动韩乐坊夜市、24小时韩式餐饮及周边酒吧、咖啡厅、影院等集聚发展,打造威海·韩国不夜城,威海夜间消费首选地。
3.乡村体验游。坚持规划引导,以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为支撑,加快开发休闲采摘、海上垂钓、健康养生、海滨乐园、海洋牧场等特色休闲产品,培育环城市游憩带、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带,打造“休闲采摘、摄影赏花、赶海垂钓”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支持景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乡村旅游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村民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力争到2020年,建成1—2处集中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区或1处乡村旅游度假区,新增2个特色旅游乡镇、4个旅游特色村、6家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
4.健康养生游。挖掘我区森林、海洋资源,建设养生、疗养、休闲度假区,打造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基地,开发与养生养老相结合的休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健康产业园、健康之都、海大老年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养生福地”旅游品牌。
(三)培育新业态,打造全域旅游布局。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韩文化特色明显、中韩自贸区政策先行等优势,以《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引领,坚持一手抓旅游资源整合,一手抓管理服务提升,构筑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三大旅游板块”。力争到2020年,打造成全国知名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1.中心城区旅游板块。在中心城区推进大型商贸设施建设,促进韩式特色商业升级,打造商贸旅游购物城,打响“旅游在威海,购物在经区”旅游购物品牌。
一是提升传统商贸行业,培育骨干商贸企业。积极培育商业龙头,指导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齐鲁商城、永旺(威海)购物中心等已投入运营项目加强企业管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企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华发九龙湾商业中心、威海中心银座商厦、丰禾国际商业广场、齐鲁购物广场、金地众邦、龙跃国际等在建重点商贸项目,打造商圈新亮点。
二是发展韩式特色商业,打造韩国购物名片。依托威海·韩国不夜城—韩乐坊、韩国风情街景区,整合资源,将韩国商品销量做大、品牌做强,构建以“品韩餐、购韩货、体验韩国风情”为主题的休闲购物板块。不断完善韩乐坊、韩国风情街、韩国乐天玛特、时代广场韩货尚都等建成项目;大力推进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韩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威海韩国商品工厂店连锁商超等重点项目;积极引导富城国际休闲广场、乐天公馆中韩国际珠宝城、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跨境电商和旗舰店等新建项目发展韩式商业,吸引大型韩国商贸类项目入驻设立分支机构,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韩国商品集散地。
2.东部滨海新城旅游板块。依据东部滨海新城“绿色开发、区域一体、生态先导、山水融城”的建设理念,按照旅游发展与新城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山、海、林、滩、湾”等资源禀赋,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生态宜居现代城”。重点推进14公里环海岸线整治,16公里绿道、12平方公里健康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由西向东规划打造渔人码头、海洋世界、海水浴场等,形成一条生态优良、风光迤逦的休闲娱乐海岸带;重点抓好5平方公里滨海森林公园、1200亩的逍遥湖景观、22万平方米的五渚河公园、540万平方米的石家河公园,1500亩的海洋世界等重点项目,打造以“滨海休闲、健康养生”为主题的新城旅游度假区。
3.城郊“三镇”旅游板块。充分整合各镇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区。桥头镇,重点规划建设黄窠寺、所前泊水库、伟德山和泊于水库四大农业观光示范区,加快推进恩特千亩杜鹃观光园、陌上花开家庭农场、七彩赏花园、绿苑赏花园、华峰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园、双丰神农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苹果、葡萄、花卉观赏休闲采摘体验游;崮山和泊于镇,依托已形成规模的岭西、九家疃、岭后、海西头无花果采摘园以及凤林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台无花果园、官地草莓园等采摘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园提档升级。同时,加快推进崮山壹点绿休闲采摘园和清华紫光农业生态观光博览园、泊于锦绣花海花卉基地及凤林街道老集生态观光园等项目建设,争创省级精品采摘园和生态旅游示范点,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引导全区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四)明确重点,加大支撑项目推进力度。
1.韩国商品交易中心。位于乐天双子星地下一层,以专区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中心、网络运营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为主的专业韩货市场,经营万余种正品韩货,打造全国知名的正宗韩国商品集散地。
2.韩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位于韩乐坊南区一层,以专区交易市场、品牌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为主的专业韩货市场。
3.中韩国际珠宝饰品城。位于乐天世纪城五期,主要经营中韩两国金银、宝玉石、观赏石等各类珠宝及系列产品,开展珠宝饰品交易、检验鉴定、拍卖等业务,打造中国北方档次最高、品种最全、商品最真的中韩国际珠宝饰品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4.华发九龙湾商业中心。规划建设万豪度假村、华发新天地商业街、华发奥特美体育休闲中心、九龙湾中心CBD、休闲公园等项目,打造集商住、酒店、酒店式公寓、城市公园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5.威海中心银座商厦。位于青岛南路与上海路交界处,由银座百货、22层甲级写字楼、28层产权式酒店公寓组成,打造集现代购物、智能办公、时尚公寓、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6.富城国际休闲广场。位于汽车站、城际高铁站前,打造集商业、办公、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
7.金地众邦美食广场。位于青岛路东,渤海路南,由美食广场、酒店式公寓等组成。
8.海洋世界园区。位于东部滨海新城五渚河入海口至黄石圈沿岸,打造以海洋文化、生态体验、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计划引进渔人码头、水上游乐、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等合作项目。
9.健康之都。位于东部滨海新城中央商务轴以东、石家大道以西,打造以“养生养老、健康医疗、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休闲养生旅游区。
10.恩特千亩杜鹃观光园。位于桥头镇驻地,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杜鹃基地。通过“杜鹃园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以育花、赏花、摄影等形式的休闲旅游产业。
11.黄窠寺生态旅游基地。位于桥头镇方吉村黄窠岭南坡,规划打造体现“三品”(品质、品德、品味)、“四清”(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特色,以“生态、健康、养生、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基地,打造威海生态养生城市品牌。
12.壹点绿休闲采摘园。位于崮山镇北虎口村东,规划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无土立体草莓种植区,食用菌生产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区、露天水果种植区、小河流水嬉戏游玩区、休闲垂钓区等。打造集休闲采摘、垂钓、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13.石家河公园。位于滨海大道以南、逍遥湖以西、泊于水库以北、茅子草口大桥以东区域,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健康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城市休闲景区。
(五)依法行政,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1.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四总站”游客集散中心建设,设立韩乐坊景区、威海港客运站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同时,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及24小时旅游投诉电话,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实施交通干线与A级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引导标识牌、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配套,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引导旅游饭店完善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力争到2020年,星级饭店总数超过10家,五星级饭店2家。
2.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以《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我区商贸旅游监察执法大队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处置机制,履行好旅游安全监管职责。实行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控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将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纳入统一应急体系,提高快速应急能力。在全区旅行社实行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打印电子行程单,全程管控,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安全保障。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坚持依法治旅,深入贯彻《旅游法》,加强旅游执法监管力量建设,建立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零负团费”、“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旅游消费等行为,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依托老虎山生态园乡村旅游培训基地,针对从业人员实际情况,开设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我区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指导和协调旅游工作顺利开展,调动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品牌营销、旅游融资、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职能,齐抓共管,形成部门联动的发展态势。各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辖区内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提高农牧业产品旅游转化率,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省、市出台的《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支持服务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资金,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各类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海洋休闲渔业基地、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注重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融合使用。根据《威海市旅游招来奖励办法》,对组织旅游包机、包船、专列以及招徕地接游客的旅游企业进行奖励;根据《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鼓励扶持企业发展的意见》,对新获批的国家5A、4A、3A级旅游景区(点),五星级、四星级饭店等进行奖励。
(三)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根据省、市出台的《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用地用海政策,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和边远海岛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201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