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支
执行情况与2017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财政收支(草案)的报告
──2017年3月21日在威海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2016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2017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支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经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深化财税改革、严格依法治税、强化收支管理,有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544万元,完成预算的95.32%,同口径增长5.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231242万元,收入总计478786万元。2016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166万元,完成预算的132.27%,同口径增长23.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305620万元,支出总计47878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69万元,完成预算的148.28%,增长33.05%。基金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及上年结余收入等219923万元,收入总计222592万元。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6502万元,完成预算的131.78%,增长35.32%。基金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债务还本支出等134209万元,支出总计22071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88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789万元,完成预算的90.16%,减少21.01%,减少原因主要是2016年缴费基数政策性调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900万元,完成预算的99.14%,减少18.19%,减少原因是离退休人员住房补贴、物业补贴、取暖费等支出项目由基金支出调整为一般预算支出。区级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11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2016年,区级国有企业未形成利润,没有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支。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6年,市级核定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47.6亿元,我区2016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6.4亿元,控制在限额范围内。2016年市级分配我区地方政府债券31.62亿元,其中:置换债券30.12亿元,新增债券1.5亿元。
1、置换债券。我区30.12亿元置换债券,全部用于置换2016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2、新增债券。我区1.5亿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齐鲁大道改建工程、威海湾海域整治拆迁、老集小学续建工程、扶贫项目支出等。
二、2016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调控,全力支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安排各类专项资金2.4亿元,加大对产业转调、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关键领域的投入。
一是拓宽财政调控手段。通过以存引贷、以奖代补、引导基金、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设立威海众帮文化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围绕上级产业扶持政策,配合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全年到位各类上级补助资金4.7亿元。
二是大力推动产业转调。一是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提质增效主线,鼓励扶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海马地毯等17家企业升级步伐加快,迪沙药业等67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个,工业增加值增长7.8%。二是支持服务业快速发展。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东方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启动建设,服务贸易、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涉韩商品集散等新兴业态势头良好,韩国商品集散地建设初具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0.6%。
三是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扶持措施,着力在搭建创新载体、鼓励创新创业、加快动能转换上下功夫,投入创新扶持资金12308万元,全年新建孵化载体8个,新批市级企业研发平台11个,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23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72.2%和60.7%,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千帆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43.5%。
四是助力企业稳定发展。大力实施结构性降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四大新改增行业税赋同比下降14%,兑现2015年度“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109万元;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纳税人城镇土地使用税负担,全面推行税式支出管理改革,大力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全年实现税收优惠9.3亿元。加大企业降本增效力度,帮助7家直供电试点企业节支4300万元。积极做好企业解困工作,三进船业等6个企业依托破产重整转型突破,累计化解债务35亿元,盘活资产50多亿元。
(二)依法征税管费抓收入,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2016年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困境。我们立足全局、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税费征管,完善税收保障机制,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积极应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以清收旧村改造项目营业税为重点,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打通资金链条等多种方式清收清缴,累计清收营业税3.2亿元,全区旧村改造营业税全部清收完毕,既保证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区级利益最大化,也化解了旧村改造矛盾隐患,维护了我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二是强抓镇域经济发展。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和财力下沉原则,调整完善镇办财政体制。收入方面,实行收入分成体制,企业全部下放,财力完全与收入挂钩,激励镇办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积极性;支出方面,实行清单制,明确镇办在各项政策执行中的主体地位,增强镇办资金调控能力,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率。
三是摸清区内企业底数,做实做细数据分析。走访调研重点纳税企业。对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进行定期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面临问题,对重点企业特别是减收幅度较大企业进行跟踪分析,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为制定收入计划提供数据基础。理顺区内经营区外纳税企业税收征管关系。对在区内生产经营但纳税不在区内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在提报市级给予协调理顺的同时,争取工作主动,开展理顺税收征管关系专项行动,10余户企业完成税收征管关系调整。
(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把民生支出作为扩内需、稳增长、促和谐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在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安排民生支出1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08%。
一是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投资4.6亿元,高标准完成7个美丽乡村创建、7549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11个村单村供水改造、15条道路新建改造、460基路灯配套、7座桥涵维修、11项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城市环境、沿海岸线、铁路沿线、散流物体四大集中整治行动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成效显著。
二是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投资22.8亿元,做好松涧路等“三纵四横”路网83公里道路路基和122万平方米道路硬化及300万平方米绿化施工,经区污水处理厂、港区输变电站投入使用,威海一中新校区、五渚河生态公园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市委党校、市中职学校、地下综合管廊等快速推进,以新城为主体,成功获批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崮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泊于镇获批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
三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和健康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了4所中小学、5所幼儿园、3处医养结合项目、3处镇级全民健身中心、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428套公租房建设和38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率先完成5个省定贫困村1105户贫困户精准脱贫攻坚任务,新增就业3206人,落实各类社会救助补助资金2900多万元。
(四)创新财政体制机制,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坚持把深化财税改革作为财政工作开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在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实现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公开,涵盖两个管理级次、30个区直部门。全面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细化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同时公开“三公”经费、政府债务等情况说明。
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对经清理确定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部门预算中的结余资金及结转两年以上专项资金坚决一律收回,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监督审核。加强财政投资刚性管理,严把投资项目招标评审关,全年评审资金14.31亿元,审减资金3584万元。完善操作规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全年实施政府采购3498万元,综合节支率达13%。
四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通过置换债券优化债务结构,全年置换债券30.12亿元,还款期限延长3-10年,利率下调3-4个百分点。将债务按照不同类别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严格规范使用债券资金。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实时掌握债务变动情况,降低债务风险。
五是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原则,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财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点,制定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办法,强化流程控制,确保财政工作规范运行。
三、2017年财政收支计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综合考虑区域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本着有保有压、科学务实、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初步编制了2017年财政收支计划。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意见
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65143万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返还性收入及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3514万元,减各项上解支出149045万元,区级可统筹使用财力为12961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5294万元,占42.6%;项目支出72818万元,占56.2%;预备费1500万元,占1.2%。
主要项目支出安排如下:
1、农林水项目支出3997万元。其中:村居“两委”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美丽乡村、农业政策性补贴等农业项目支出2827万元;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项目支出1101万元;执法船管理费、渔政宣传等渔业项目支出69万元。
2、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86万元。其中:教育支出4870万元,包括普惠性民办园扶持、集体幼儿园奖励等学前教育支出1473万元;校车租赁及相关补贴、大班额项目贷款还本等义务教育支出3176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免学费补助、中职实训基地奖励等职业教育支出22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16万元,包括经区有线网络电视平台建设、《经区报》印刷发行、农村电影放映、全民健身运动会、基层文体活动等项目。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23万元。其中:抚恤、优待、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民政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3195万元;就业再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保费补贴等劳动保障和就业支出45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1486万元;敬老院、高龄和长寿老人补助等社会福利支出240万元;残疾人康复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护理补贴及养老服务补贴等残疾人事业支出363万元;社区人员经费、社区办公经费及党建、党组织服务群众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支出2617万元;机关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500万元;镇域农村居民购房补助672万元。
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731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及离休人员医疗费、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支出3683万元;乡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及设备购置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1669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补助、传染病防治、农村医疗救助等公共卫生服务支出795万元;农村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救助等计划生育项目支出916万元;双城创建、健康城市创建经费255万元。
5、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支出8035万元。其中:省市级产业扶持配套资金及重点骨干企业发展扶持资金4000万元;扶持企业技改扩张、节能减排、融资上市、品牌建设及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1500万元;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孵化、知识产权奖励等专项资金1035万元;金融、互联网产业及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资金500万元;科技支行贷款贴息及科技支行风险补偿资金20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英才计划等人才专项经费6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
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143万元,加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及上年结余收入等32809万元,收入总计297952万元;区级当年财力安排支出129612万元,加上解支出、转移支付安排支出及上年结余安排支出168340万元,支出总计297952万元。在上述支出中,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区本级的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890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意见
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00万元,加上年结余收入及上级补助收入56296万元,收入总计57496万元。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7496万元,加上解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支出总计57496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意见
2017年,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338万元,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19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4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7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2017年,区级国有企业预计不形成利润,没有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支。
四、确保完成财政收支任务的工作措施
为实现2017年财政工作目标,我们将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强化聚财理财观念,持续优化收入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益,着力强化公共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植地方财源可持续增长。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安排资金8035万元,优化提升扶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投入,认真落实税制改革和结构性减税措施,促进企业减负增收。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充分利用产城融合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建设契机,争取政策、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向开发区倾斜,实现借力发展、借势发展。二是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总投资491亿元的62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跟踪服务日本软银全球BPO中心、韩国CNT呼叫中心、日本IEC培训中心、东华软件合创智慧园等落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三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狠抓传统企业技改扩张,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数字化与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三大工程,跟踪抓好贝卡尔特扩建等14个技改膨胀项目建设,鼓励泓淋电子、邦德股份等16家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四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鼓励扶持现代特色商贸,抓好韩乐坊、韩国商品交易中心等涉韩项目建设运营和提档升级,服务懒猫购、上韩网等电商平台和九龙城购物广场等传统商贸项目快速膨胀;加快建设现代物流集散分拨中心,抓好综合保税区B区升级改造,鼓励发展保税仓储、物流中转、货物分拨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抓好新城文化旅游项目、韩乐坊韩文化主题公园、海大老年康复中心、中韩国际医院等项目建设运营。
(二)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重点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4所学校新建改造和小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建设,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特色学校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积极促进社会就业。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分类搞好就业创业培训,年内培训失地农民不少于2000人、高技能人才360人,扶持100名大学生创业,新增就业3000人。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健康城市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5元提高到50元,大力推行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各类社会救扶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四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总投资5.5亿元的80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区档案馆、3处镇级全民健身中心、3个美丽乡村和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36户农村危房、3481户农村无害化厕所、21个村饮水安全和13条城乡道路改造,实施4条穿村过镇小河道整治,开展农村供暖试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五要优化城乡环境秩序。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和绿色智慧住宅小区建设,深入推进城市违法建设治理三年行动以及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散流物体运输整治等专项行动,狠抓社区物业服务规范提升和城市容貌环境常态长效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六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点抓好28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90场,努力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三)围绕产城融合主线,推动新城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市“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重点区域开发”战略,举全区之力集中突破东部滨海新城建设,突出抓好总投资502亿元的27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进一步完善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和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崮山镇中国特色小镇和泊于镇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建设方案。高标准搞好20条道路新建续建、16.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1.2公里弱电管沟施工和2条河流生态治理,完成泊于水库枢纽工程、新城热电一期工程、五渚河生态公园、沿海及海上拆迁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逍遥湖、健康产业园、教育园区、公共服务区、滨海休闲景观带五大片区开发,年内完成逍遥湖景观、市委党校、市中职学校、市廉政教育基地、市档案中心5个项目建设,加快中韩经贸交流中心、康养之都、逍遥小镇、健康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靠前抓好23个村棚户区改造和五渚河生态城建设,年内三滩社区、逍遥社区、五渚河生态城一期交付使用,龙山湖社区主体完工,泊于社区等3处新建社区开工建设。
(四)依法加强财税管理,提高财政保障和调控能力。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国地税联合办税,做好“营改增”相关工作,健全税收保障机制,形成社会综合治税合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快支出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监督审核,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强化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全程监督;规范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和工作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财政监督,建立科学有序的财政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做好2017年度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发行工作,合理安排债券资金;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控制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经技区各项事业持续发力、创新突破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财政预算任务,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阶段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