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关怀版
  • 索引号113710000043591093/2021-0434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 内容分类管委文件
  • 成文日期2021-04-23
  • 有效性/截止日期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关于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关于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经技区管发〔202110


区直各部门,各镇、街道,驻区各单位,区属各国企:

现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2021423

   (此件公开发布)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区党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部门、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合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37亿元,增长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4.2%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2.037.46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60%,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七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创新发展平台加速建立,骨干企业冲击新目标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19 %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全年登记注册外资项目153个,同比增长86.6%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增长0.2%;完成进出口372.33亿元,增长13.3%,外资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个,比上年增加22个;29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58.41亿元,同比增长48.5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消费市场稳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9%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6 %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综合看,我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影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问题仍然存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提高在危机中育先机的水平增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能力乘势而上求突破,脚踏实地抓落实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精深、城乡建设精致、营商环境精优、生态建设精美、人民生活精彩,全面建设“开放之区·活力新城”,确保“十四五”开局良好。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区实际情况,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立足区情实际,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系统谋划,牢牢扭住发展“牛鼻子”,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树立新的发展优势。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持之以恒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坚持工业强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吸引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依托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综保区北区等高质量发展载体,加速构建以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现代轻纺服装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进广安城投装备制造产业园、威海高端制造产业园、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山东广瑞电力智能配电设备、腾森摩托车轮胎智能制造工厂改造升级等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威海软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服务外包基地建设项目,威海市泓淋电力特种线缆、电源线、智能电源连接组件等研发、生产与技术改造,昌星电子机械用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威海和祥泰数码科技多功能保护膜技改等项目;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重点推进威高内镜诊疗领域耗材和设备、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威海紫光生物健康产业园、鸿瑞尊医疗器械等项目;现代轻纺服装产业重点推进海马集团环保节能方块地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威海德瑞合成纤维有限公司纤维和地毯扩建等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突出抓好中外运国际智慧物流中心、韩国鑫韩通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扶持达威直播电商基地等2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发展,打造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中日韩跨境电商聚集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重点打造韩乐坊省级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华发新天地商业街区投入运营,五星级万豪国际度假酒店主体封顶,促进商贸、餐饮、住宿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市最具魅力的滨海商业街区和精致威海新地标。大力发展会展业,支持国际经贸交流中心争办高规格国际峰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做好智慧谷园区建设运营,年内新建楼宇24万平方米,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累计入驻项目突破300个,把智慧谷打造成服务贸易、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文旅经济。重点推进宝能逍遥城度假酒店建成抓好东浦湾房车营地、齐鲁交通海螺湾休闲驿区建设运营,全力跟进万达国际文旅体育小镇、大岚山冰雪小镇落地建设,打造面向全国及日韩的世界级高品质滨海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康养经济。推进日本日立集团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香港宸大集团阿特蒙国际医院及高端康养社区项目,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高品质医疗康养服务。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全面实施海洋强区战略。高标准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谋划布局海洋信息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和海洋新经济等产业,加快推动威海海洋生物科创中心项目建设。力促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招商金陵船舶(威海)完成科创中心建设,推动三进船业与中建五局合作生产海上风电设备,5个海洋经济创新项目按期完工并通过验收。推进海水养殖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市场需求的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制品的开发。

(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加速科技创新要素汇聚。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持续推进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中船集团七一六所威海研发中心、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等机构建设,构建以高端平台为龙头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能。开展“人才直通车”、海内外“双招双引”、“工科名校面对面”等活动,高质量举办英创会,加强人才公寓建设,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区创新创业。推动企业内引外联,精准对接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培养引进“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举办中韩创新大赛,建设韩国大学科创园,吸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团队等创新创业主体落地。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孵化水平。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设立种子资金。完成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和国家级孵化器认定,完善孵化器入孵及退出机制,推动孵化器载体提档升级。拓展众创空间,释放创业活力。抓实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腾森橡胶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泓淋电力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年内新认定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企业2市级工程实验室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集中攻克关键共性技术2项以上,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0项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2家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实施专利强企工程,各类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0%,通过知识产权国家标准认证企业同比增长20%以上。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力促8企业获创新型企业奖。大力培育“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新认定智能工厂1家、新增数字化车间2家。鼓励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实施海马地毯、泓淋电力等45个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加快建设12个重点科技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三)更大力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深化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以新旧动能转“五年取得突破”为目标,打造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现代轻纺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十强”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10%。推进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 21个,总投资3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亿元以上。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引导龙头企业膨胀发展。持续深化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支持骨干企业膨胀扩张,全力扶持14家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13家后备库企业和32家创新型企业冲击新目标。强化企业上市挂牌培育,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引导5家企业挂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1家企业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完成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加快现代产业链建设。聚焦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精心建链、补链、强链索实施“链长制”围绕医药健康、运输装备6大产业链条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条。推动豪顿华二期工程、鸿宇医疗新建项目加快建设,引进相关配套项目,实现全产业链生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能级。支持泓淋电力与惠普打印机的深度合作,优化提升产业链。加快推进贝卡尔特智能化改造,扩大与三角轮胎的深度合作,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钢帘线智能制造基地。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强企业上云服务,促进企业云端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促进两化融合推动30家以上规上企业高质量完成两化融合评估,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试点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新增“四上”企20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战略性产业集群,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以上,省“隐形冠军”、“瞪羚企业”2家以上。

(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着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灵活、精准执行“六稳”“六保”政策,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强化后续政策跟踪对接,加强政策协同,及时推出新的“政策包”“工具箱”。健全党工委管委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机关干部帮扶企业等服务机制,完“四张清单”,实现问题快速推送办理和企业需求实时对接。组织企业家外出培训,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四进”攻坚服务督导,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全力推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政策落实,生产更多适配市场和消费需求的产品。对接政策取向,畅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强化发债后备资源培育规范债券资金管理。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突出载体建设,推动传统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提“三大商圈”(韩乐坊商圈、车站商圈、九龙湾商圈)、“三大集散地”(韩货集散地、家居建材集散地、汽车销售集散地)品质,激发消费新势能深入挖潜,大力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聚集新的消费热点,鼓励新媒体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经区特色的网红产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活跃韩乐坊特色商业街区,争创省级示范步行街。举办文旅消费季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着眼旅游高品质,加快宝能逍遥城项目建设,抓好东浦湾房车营地、齐鲁交通海螺湾休闲驿区等项目运营,注重发展康养旅游、工业旅游、智慧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厚植旅游优势。挖掘乡村消费潜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拓展扩大有效投资。“经济发展,项目为王”,健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协调服务保障能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21个省级重点项目、30个市级重大项目、21个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35个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58亿元,年内完成投资55亿元以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公共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完善东部滨海新城中韩自贸区等重点区域路网建设,加快完成综合管廊项目。聚焦两新一重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供热增容改造及余热供热管网等项目建设,新增5G基站144个。实施2个棚户区改造。推进海水淡化、旅游公路等工程建设。放宽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提高民间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五)坚持不懈深化对外开放,着力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

聚焦对韩开放合作。以中韩自贸区建设和RCEP签署为契机,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威海与仁川城市间合作机制,立足我区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智慧谷产业园和韩日商品集散地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广泛吸纳中韩政、产、学、研等各种资源要素共同参与,实现对韩经济、贸易、服务、文化、产业合作和科技交流全面升级,高标准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

优化提升招商引资。制定招商引资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和项目评估评审。按照深耕日韩、拓展欧美,扩大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合作的招商思路,依托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东部滨海新城、智慧谷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区等平台载体,聚焦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轻纺服装等4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力优化利用外资质量,提升制造业到账外资比重。

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依托四港联动优势和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中日韩跨境电商聚集区和国际物流中转区。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博览会、洽谈会,开展投资贸易洽谈,加快企“走出去”步伐,助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外贸增长良好势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并联办理机制,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链办理”流程再造,全面推行无差别“一窗受理”。扩大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范围,推出一批新的容缺办理事项。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现“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效果最优”。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一次办、创新办”,打造开发区商事登记“15分钟服务圈”。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窗口服务智能化,加快24“不打烊”自助服务厅建设。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专项优化提升行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在自贸区产业园探索建设针对韩国学生的国际化学校。进行营商环境评价自查。

(六)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提升精致城市品质。实施18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高标准建设公共停车场、过街天桥、城市体检、综合管廊、慢行交通系统等项目,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完成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30项园林工程,推进18个小区信息化改造。开展城市亮化、美化、净化、绿化行动。实施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第一第四工业园、韩乐坊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道路路灯人行道路改造工程,优化海滨路道路环境,开展九龙河生态治理。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化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整治小区环境,红色物业覆盖率100%,打造1个省级红色物业示范项目。深化数字城管,查处违法建设,整治市容市貌。科学管理城市管线,开展地下管线补测补绘。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精致工程、精品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无花果、草莓等优势产业,举办经区“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无花果产业样板片区。鼓励乡村民宿发展。加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力度,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统筹特色小镇、新生小城市、美丽村居试点、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等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常态化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环卫城乡一体化工作水平,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实施改造。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农村供水管网实现长效优质管护,单村供水净化率达100%。完善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兴建农业水利设施。

(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稳就业促就业政策落实,稳定扩大就业。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稳岗留工”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开展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落实大学生创业、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助力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支持多渠道就业创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出台全区养老、康养产业规划指导意见。推进凤林老年公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完善提升1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新增城市社区食堂5处、农村老年餐桌2处,新建养老服务中心1处,建设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1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群和残疾人保障水平。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有效落实临时救助、专项救助等政策。做好慈善及大病救助工作。推进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启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港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五洲中学主体完工,翡翠公园幼儿园年底竣工。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举办全区职工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一村(社区)一年五场戏工程,继续办好皇冠之夏广场晚会等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实施公益文化创投项目,开展“家道传承”公益文化讲座。规范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启动区文化馆数字化改造,争创国家一级文化馆。

(八)始终坚守安全发展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全环节管控,抓实抓细公共场所和生活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危化品、消防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防范能力。完成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组建,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防范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提高洪涝干旱、台风、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多环节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大监督抽检力度,“舌尖上的安全”。

突出抓好经济安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9项主要经济指标预警研判,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提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强化重点企业、行业、地区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加强金融市场监测和企业监管,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完善“政银企”三方合作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扩大信用监管应用范围,持续推进“信用五进”工程,普及应用“海贝分”,创建信用示范点。推进“田长制”,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持续压减煤炭消费量,全力防治大气污染,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新模式,加大废弃矿山修复整治力度,开展土地整理修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实施健康河湖评价,开展河湖安全运行情况检查,争创省级“美丽河湖”。加强伏季休渔管理,强化渔船管控,推进“依港管船”,整治渔港码头环境,高水平管海护海。实施东部滨海新城岸线整治项目,保持近岸海域生态稳定。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强化林草湿地资源监管。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完成“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推进平安经区建设。开展基层平安创建行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快推进1+3+N”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深化法治经区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全覆盖。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丰富“全科网格”内涵,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强化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打击走私、公益慈善、红十字、新闻出版、文物、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等工作。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pdf


     新闻发布会解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