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3000亩撂荒地变良田

芒种过后麦穗黄,又到了一年一度开镰抢收的季节。在泊于镇原松徐家村北的麦田里,种粮大户刘俊海正指挥着联合收割机进田作业,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如今,撂荒地变成良田,刘俊海感慨颇深。“粮食是民生之本。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刘俊海的感慨并非无感而发。这几年,在新城建设过程中,村民搬迁上楼,劳动力大量外流,再加上传统农业收益不高,撂荒地逐年增加。



为了加快撂荒地整治复耕,泊于镇明确将撂荒地整治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撂荒地分级管理,集中整治,逐一销号,任务到人。

“我们一方面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撂荒地整治复耕,一方面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种植面积。”泊于镇副镇长罗建宁介绍,经过两年集中攻坚,泊于镇整治撂荒地3000多亩,与4户种粮大户达成合作。

刘俊海就是4户种粮大户之一,也是一六八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去年4月搭上了撂荒地整治的顺风车,在泊于镇承包了1240亩撂荒地。



晨露散尽,天气响晴。两台收割机在地里跑了五六个来回,开始往拖车里卸麦粒。刘俊海摸了一把麦粒,看了看成色,一脸喜气:地还是那块地,现在却成了“聚宝盆”。

“这一片属于沙土地,地力不肥,耕作层受到破坏。去年4月,镇政府协调拉来土方,帮着改造这里的土质。”刘俊海介绍,经过人力与机械重新耕作,撂荒地被摊平、培土、犁翻、施肥……算算投入产出比,光整地这一项,一亩地就投了1500元,刘俊海却认为很值,“搞现代农业,靠的是技术和管理。下一步再配套一些深加工项目,发展的趋势还是不错的,我想着给它做大了。”

“去年,我们镇上的粮食播种面积是4600亩,今年,上级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是8500亩。目前,已播种了6000多亩。等收了小麦以后,再种上2000多亩粮食作物,确保达到8500亩以上。”对今年的稳粮增收任务,罗建宁信心百倍。



“今年,国家提高了粮食补助标准,市里对撂荒地整治也有补助,我们镇上对种粮大户减免五年的地租费。”罗建宁说,一算经济账,群众的种粮热情自然高了。“像今天麦收开镰的一六八家庭农场,去年他们租了1240亩撂荒地,每亩地650元的地租费,仅这一项费用,一年净省80万元。”

松徐家村回迁后,今年又整理了3000亩土地,刘海俊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怎么种,种什么,他早有规划。

“从春节前,我们就在这里整地,前后投资了将近200万元。”指着麦田西侧的一大片玉米地,刘俊海的双眼亮了几分,“这一片是600来亩,玉米苗出得不错,等收了麦子,全部种上玉米和大豆。我想着下一步上一批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拖拉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出把力。”刘俊海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泊于镇已完成5000亩耕地综合整治,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致富田”。以撂荒地整治复耕为抓手,泊于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提升、田园风光再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构建起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