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知识产权领域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创造实现量质齐升,成功争取入选首批“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高效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专利价值评估、查新检索等工作机制,编印《高价值专利文件审核标准及规范》,组建专家团队对企业专利价值度、专利授权前景、市场侵权风险等进行评估,指导企业用好快速预审通道,切实提高专利申请授权效率。在实施高价值专利奖补方面,严格落实区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辖区11家符合“高价值发明专利雁阵集群奖励”的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30万元,扶持专利转化实施产值过千万的项目3个。
二、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海外布点。7月份,完成中国威海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韩国工作站筹建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建站以来帮助辖区企业在韩国开展知识产权布局,为辖区20家企业提供韩国境内商标抢注的常态化风险监测并向企业推送预警信息2条,受理处置企业在韩知识产权纠纷一起,主动为辖区企业参展出具知识产权风险规避评估报告,整理发布韩国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政策变化信息5条,举办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公益培训2场。加强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指导威海市成果转化促进会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对辖区企业在印尼的发明专利纠纷给予高效的维权援助并形成典型案例通过省局审核。
三、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配合市局增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的便利化程度,压缩申请审查周期。9月份,会同市局知识产权科为辖区企业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办理“威海海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手续。在地理标志推广使用方面,依托实施气调保鲜技术,使无花果鲜果的保质期从原来最多2天延长到5至7天,低温下长达15至20天,真正让无花果“走出威海、销往全国”,有效提升 “威海无花果”鲜果标志使用率低的问题,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的用标需求。
四、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8月份,成功指导威海重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山东省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平台办理两项数据产权存证登记,并取得全市首张存证登记证书。
五、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持续引导专利权人实施专利技术免费或低成本“一对多”开放许可。今年以来,为辖区龙森户外用品、科米沃新材料、健时立生物、汇晟智能装备、海鸥智能电子科技等5家企业通过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办理权属发明专利开放许可10件,其中一次总付2件、入门费提成费相结合8件。
六、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发挥区惠企知识产权研究院专业优势和人脉资源,适时面向辖区制造业企业征集专利技术需求60余项,通过多种渠道措施匹配区内企业与高校的供需,促进企业承接高校智力成果的转移转化。截至9月份,促成辖区11家企业与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前三季度上述企业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