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人才科技赋能 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年底,在2023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威海经开区一家研发“编码器”的企业从全国37000家企业中脱颖而出,闯进前50名,一举摘得“(成长组)优秀企业”殊荣。这枚小小的“编码器”,解决的不仅仅是卡脖子技术,也激活了威海在高端传感器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一枚“编码器”,承载“产业梦”。捧回殊荣的,正是在“中国智造”应用领域深耕细作经年的威海艾迪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科)。



挥指十年间,艾迪科从零起步、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火炬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近五年来,艾迪科以平均每年上升60%的业绩稳步发展,正向着“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编码器”的目标大踏步飞速迈进。

提起创业历程,艾迪科董事长房淑伟忧喜参半,她说,用“九死一生”来总结也不为过。

“创业初期,我们兴致勃勃带着两款刚研发的产品参展,西门子看中了工业以太网这款产品。”房淑伟说,只要能在两年内实现量产,仅这一款产品的产值就有几千万元,企业立马起飞。可研发团队努力了两年多,也没能解决技术难题,最终与这笔“订单”失之交臂。

编码器,被誉为万物智能运动的眼睛。产品迭代速度快,竞争激烈,企业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关键靠人才。对艾迪科来说,补足高科技产业与高层次人才的“融合短板”迫在眉睫。房淑伟意识到,必须聘请技术大咖来。



房淑伟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年产值专门搞研发。这对一家成立才三年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冒险决策,有人甚至断言:“这是想把企业推向绝路”,背水一战的房淑伟却格外笃定。

“2016年,艾迪科在新四板成功挂牌。转过年,我们就得到一笔天使投资。有了这笔资金,我就有底气请高手啦。”房淑伟语气轻快,透着“峰回路转”的喜悦。就在这一年,艾迪科入驻众科创新工业园,并承担两项山东省科技创新项目。

“做中国最好的编码器”,是在度过创业三年生存期后,创始人房淑伟制定了明确的公司目标。正是这份初心和坚定,吸引了像张琳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和更多有识之士。

来艾迪科之前,张琳已在工控自动化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是多项专利发明人。2019年1月1日,张琳被艾迪科聘为技术总监。他用了三年时间,就把能替代国际垄断地位品牌的一系列产品研发出来了。

2023年12月,23位多圈绝对值伺服编码器在2023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大放异彩,帮助艾迪科捧回“(成长组)优秀企业”奖牌。

“从我们开始准备做,到最后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中间走了一年多。”在张琳眼里,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还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非常自豪,所有的东西都是100%国产的。”

编码器国产化意味着什么呢?从产品的整个技术路线到定制芯片的嵌入式软件,还有算法,全部是自主研发的。而且,产品还具有不断进化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能节省近80%的成本。

当前,海外编码器厂商以日本的多摩川和德国的海德汉为代表,他们是全球掌握编码器等技术的龙头工控企业。艾迪科,就是为解决工业自动化核心测控部件“工业旋转编码器”长期被国外垄断而诞生的。

在房淑伟看来,国产替代进口有两种形式,一是模仿,二是创新。“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我们轻而易举就能做出来。但我们要以最低成本,做出创新设计,实现等值、甚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这就需要相当的技术实力。”让房淑伟和她的团队自豪的,不仅仅是这份闪亮的成绩单,更有中国传感技术进步的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艾迪科弯道超车“点燃”强劲引擎。目前,艾迪科已获得47项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13项,软件著作权23项,拥有两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023年,艾迪科总业绩增长50.8%,利润总增长73.35%,外贸出口及线上运营再上新台阶。

走进艾迪科无尘生产车间,去年新上的一条光电编码器生产线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在为生产高精度的光电编码器做储备。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忙着检测苛刻环境下的编码器精度等数据。房淑伟介绍,“生产线实现智能化后,产能还能再翻1倍。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产能翻两番,产值过亿。两年后,争取实现扩大再生产。”

艾迪科以人才招引蓄能科创力量是经开区人才工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经开区全面加大人才来区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给予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最高500万元的入选人才工程配套支持资金和最高20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来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基金+成长奖励+场所补贴”全方位成长扶持;对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每月5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津贴,及20万元、12万元和8万元的购房补贴。

引进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当前,经开区正锚定产业关键技术和紧缺人才,积极探索人才科技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打造一方人才创业创新、科技产业落地生根的发展沃土,持续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