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抓经济”鲜明导向,凤林街道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谋实事、出实招、出实效”为行动纲领,创新服务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织密服务网络,构建“双员联动”新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面对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触达盲区与响应迟滞问题,街道着力打破职能壁垒,首创“机关干部+网格员”的“双员联动”1+1精准服务机制。
明确机关干部与网格员在服务企业中的差异化定位与协同路径。机关干部发挥其政策掌握全面、资源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成为企业的“政策顾问”,聚焦企业宏观发展规划与政策性需求;网格员则依托其人缘熟、地缘熟、情况熟的特点,担任企业的“前线哨兵”,负责常态化走访摸排,精准捕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遇到的微观、具体难题。二者信息互通、优势叠加,构建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从坐等企业上门求助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精准推送的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了“政策找企业”,确保了惠企政策的知晓率和可达性。
二、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动态管理新台账,确保从“底数不清”到“情况分明”的跨越
凤林街道在走访服务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摒弃形式主义,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而深入地收集企业在政策咨询、融资贷款、人才引进、场地扩张、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诉求与建议。
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系统化梳理、甄别与分类,建立“一企一档、一事一册”的动态管理台账。该台账详细记录了问题内容、责任部门、解决措施与时限要求。闭环管理,压实责任,形成“收集-建档-分办-跟踪-反馈-销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企业诉求都有部门承接、有路径解决、有时限反馈。由此构建起“底数清晰、情况分明、责任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后续精准发力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聚焦痛点,靶向施策,实现难题破解从“普遍撒网”向“精准滴灌”的效率化提升
针对企业反映集中、制约发展的共性难题,街道不回避、不拖延,集中力量靶向攻坚,务求实效。破解“用工难”, 迅速搭建线上用工服务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免费、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建立“需求快速响应、信息广泛覆盖”的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有效纾解企业用人困境。发布企业招聘公告6期,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80人次。打通“政策路”, 针对政策落地“中梗阻”问题,深入开展“政策上门、服务到家”专项行动。组织包保干部下沉一线,“点对点”解读政策内涵,“手把手”辅导申报流程,确保各项惠企红利直达快享,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发放企业服务联系卡2000余份。
四、筑牢安全底线,拓展兜底服务新内涵,实现从“单一帮扶”到“全面发展”的覆盖
将安全生产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融入企业服务大格局,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专业巡查,闭环管理。组建由网格员与安全专管员构成的联合巡查队伍,每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专业化的安全检查。重点排查配电环境、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关键区域,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建立整改台账,实行严格的销号管理,并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隐患真整改、问题不反弹。同时,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安全知识宣讲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生产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企业负责人员与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助力企业筑牢内部安全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五、提升专业素养,锻造经济服务新铁军,推动从“事务员”到“智囊团”的跃升
街道创新实施“经济素养提升工程”,构建了“专家授课+案例研讨”的二维培养体系。积极联合税务局、专业法财税服务机构等外部力量,共同举办企业家日活动。 围绕最新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申报、法律风险防控等企业关切的热点、难点主题开展专项培训,着力推动服务干部从被动的“政策学习者”向主动的“服务智囊团”角色跃升。通过系统化培育已成功帮助企业解决政策盲点、操作难点20余项,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幅提升。
凤林街道的服务企业实践,核心在于一个“实”字——机制务实、作风扎实、成效求实。以“双员联动”为基础、以数据赋能为驱动、以精准服务为核心、以安全发展为底线、以专业队伍为保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困难,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的同时,增强了企业在凤林扎根发展的底气与信心,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