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温度,藏在一根电线的隐患排除里,藏在老人稳稳扶住的栏杆上,隐在一条河流的清澈倒影中。崮山镇用行动书写初心,以“微实事”撬动“大民生”,让温暖流淌在街巷阡陌间。
在西村,当网格员发现三街路口电线杆上的“高空隐患”时,一场高空守护行动随即启动。这个看似普通的鸟窝,在风雨天可能成为短路跳闸的导火索。专业勘查、精准拆解、隐患归零......从发现到解决,全过程不过数小时,却让村民的用电安全有了“定心丸”。“安全无小事”不是口号,是24小时待命的巡查员,是电力工人攀爬电线杆的剪影,更是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智慧。 阶梯上的“幸福加码” 张家滩社区东门的15级台阶,曾让不少老人望而却步。如今,一道银亮的不锈钢扶手架起“安全通道”。从诉求收集到落地施工,张家滩跑出民生“加速度”,实地测量精准到毫米,选材兼顾防滑与承重,施工避开人流高峰。扶手转角处的圆润包边设计,藏着对居民的细腻关怀。民生工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当87岁的王奶奶拄着拐杖稳稳下楼,当孩子蹦跳着抓住扶手数台阶,这就是基层治理最生动的注脚。
河道边的“生态保卫战”
美,不仅在稻香蝉鸣,更在碧波荡漾处。近日,崮山镇各村清理队伍带着长杆网兜、铁锹胶靴开赴河道,一场“垃圾清零行动”悄然展开。漂浮的塑料袋、零散的建筑废料、堆积的农用薄膜……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清理是治标,唤醒环保意识才是治本。当村民主动收起随手乱丢的习惯,乡村振兴的画卷又添一抹青绿。 一直以来,崮山镇用“看得见的改变”回应“盼得到的幸福”。民生实事就像一串密码,解开的不仅是具体问题,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期待更多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