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鱼是水中精灵”,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每一种生物都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在广袤的陆地上,一株株无花果苗也在司法阳光的普照下,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威海经区法院以双线并行的司法实践,既化身“海洋守护者”投身增殖放流,又担纲“乡村护航人”走入无花果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服务站,用法治力量书写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答卷。
01 增殖放流现场,一百二十万尾鱼苗激活海洋生态链
6月6日上午,阴山湾德明海洋牧场平台被金色阳光铺就成生态保护的舞台。威海经区法院与应急管理局、检察院、崮山镇等部门和镇街的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齐聚于此,共同参与2025第十一届全国“放鱼日”暨威海市第六届海洋放鱼节活动。现场彩旗与环保标语交相辉映,安全线勾勒出井然有序的放流通道,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9时30分,活动在庄严的致辞中启幕。随着启动令落下,掌声与海浪声交织成歌,志愿者们将120万尾日本对虾、绿鳍马面鲀、牙鲆等鱼苗依次送入海中。银鳞跃动间,鱼苗如碎钻坠入湛蓝丝绒,远处海鸥盘旋鸣叫,仿佛在为这场生命的迁徙欢呼。
司法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绿色发展的助推器,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筑牢生态防线。近年来,经区法院依法惩治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积极探索运用预防性、恢复性司法规则,不断探索生态修复的新举措和新路径,努力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及时、高效修复,保护辖区生态环境安全,以司法力量护航辖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随着人民法院对环境司法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近海渔业资源密度显著提升,曾经难觅踪迹的海洋生物种群重现浅海区域,生态修复成效直观可触。
02 司法乡村行,无花果基地的法治护航方案
威海经区法院的生态司法实践,从来不止于“护蓝”,更在于“守绿”与“助农”的协同推进。在增殖放流活动后,又走进邵家庄摩天岭无花果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服务站,开启“司法护航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
邵家庄的千亩无花果田正值挂果期,墨绿叶片间点缀着青红相间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村支书带领调研组穿行于田垄中间,介绍起“科技+法治”的兴农密码“我们大胆引进先进种苗培育技术,采用现代化机械化种植模式,利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亩产实现大幅提升。”“通过冷链技术,我们将甜糯的无花果卖往了全国各地,带领全村人民致富。”
据悉,邵家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众多村民实现年均增收,无花果深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司法护航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近年来,经区法院积极探索“生态司法+产业振兴”联动机制,把环境资源审判经验延伸至农产品保护等领域。
针对无花果产业发展需求,经区法院现场宣布三项举措:推动“司法保护服务站实质运行,定期指派法官驻点提供法律咨询,重点梳理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等法律风险;依托一镇街一法官机制,加强枫桥法庭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建立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侵权纠纷、合同争议实行快立、快审、快执。
03 以法治之笔,绘就和美画卷 从蓝色海洋到金色田野,威海经区法院用生动的司法实践,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法院的使命担当。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作鱼苗入海的水花、化作无花果的甜香,在世界环境日的钟声里,经区法院用两场活动勾勒出司法为民的完整光谱——对海洋生态的修复,是守护“金山银山”的底线工程;对乡村产业的护航,是践行“绿水青山”的转化路径。当司法力量与自然力量共振,法治文明与乡村文明交响,在推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宏伟画卷上,经区法院的每一笔都浸润着人民的期待,每一处都闪耀着正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