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目录 > 经区新闻

经开区专班攻坚解船企燃眉之急

推土机轰鸣声中,距离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厂区不足百米的新平整土地上,首批巨型船段已整齐堆放。8月烈日下,一场特殊的现场推进会正在船段旁展开——企业负责人紧握图纸,经发控股集团副总姚朋波指着地形起伏处讲解:“坡度压低,让大型运输车通行,分段堆场周转效率能再提升!”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超同步报出进度:“省厅审批已到最后环节,月底前将用地批复送到你手上!”  


30亿产值的“生死时速”

时间拨回今年3月。在一次政企专题对接会上,威海芜船总经理助理刘明明的发言让全场凝重:“今年要完成8条船下水、4条船交付,冲刺30亿产值,可场地卡住了脖子!”作为链主企业,芜船的困境直指核心:657亩厂区难以支撑爆发式增长的订单。船段动辄百吨,若堆场远离厂区,仅运输成本便日均每个船段激增5000元,更将拖垮生产节奏。  

“分段堆场是生命线!”刘明明解释,前道工序的场地缺口直接制约船舶预舾装效率,进而延误下水交付,“没有这57亩地,30亿目标就是空中楼阁。”  

企业痛点,既是攻坚令箭。

经开区党工委领导当天便带队实地踏勘,一场保障企业生产的攻坚战役火速打响。由区经济发展局牵头,联合区建设局、崮山镇政府、经发控股集团等组建“芜船用地攻坚专班”,兵分两路全力推进。一路人马扎在现场:经发控股的土木专家姚朋波带领团队五次实地测绘地形,结合船厂生产工艺反复优化场地设计方案,提出“东侧坡度压低”的关键建议,显著提升堆场周转效率。另一路人马冲刺审批:区建设局联动自然资源部门,创新性地将五十七亩集体土地征收与林地变更手续同步并联推进,最大限度压缩流程。  

时间从哪来?专班建立起“省-市-区”三级每日对接机制,派专人驻守省厅紧盯流程进展。期间召开六次专题推进会,逐一攻克民房拆迁、湿地调整等十一项堵点难题。

从确定方案,到征地拆迁、林地变更、用地审批报批……至8月,首战告捷:三十三亩国有建设用地率先完成清场交付企业应急使用;五十七亩集体用地障碍全面清零,组卷报批进入省级终审环节。“八月底前确保‘双证齐发’!”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项目推进办主任刘超的承诺给焦急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从扶上马、送一程到扶上马、送全程

我们常说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是对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而在经开区,对企业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全程”服务。

对威海芜船,经开区的服务远不止于解决眼前这五十七亩用地。在服务链主企业这盘大棋上,政府的布局是全链条、前瞻性的。

除了应急用地,专班已同步启动奔腾港码头泊位扩容规划,旨在破解企业明年十六艘船“下饺子”式下水的停泊瓶颈。在产业生态构建上,围绕芜船核心需求,经开区精准引进新船海工、海潮装备等多家核心配套企业,逐步形成从分段制造、舾装到管系加工的全链条闭环。

更令企业意外的是政府提供的“智囊”支持——经发控股专家全程参与厂区优化设计,专业建议就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土方成本。“有时候感觉,政府团队比我们更懂如何优化生产!”刘明明由衷感叹。  

站在初具规模的新堆场上,刘明明眺望厂区,心中蓝图更加清晰。这五十七亩地虽解了燃眉之急,但芜船的“威海雄心”远不止于此。要实现明年五十亿产值目标,还需近两百亩配套仓储空间;展望百亿远期目标,更离不开深水码头支撑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选择扎根威海,我们越来越有底气!”这份底气,正源于切身体验——从项目签约时“扶上马”的承诺,到今日“送全程”的坚实行动,经开区用高效务实的作风赢得了企业的深度信任。  

土地证颁发在即,推土机已在场地上轰鸣作业。不远处,威海芜船巨大的船坞内焊花飞溅,四艘在建的巨轮轮廓初显。这片忙碌的土地上,正在奋力拼抢的不仅是三十亿的年产值目标,更承载着一个千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崛起的雄心与希望。经开区以“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服务精神,诠释了“营商沃土”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