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关怀版
  • 索引号113710000043591093/2023-003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 内容分类管委文件
  • 成文日期2023-03-08
  • 有效性/截止日期有效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关于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关于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经技区管发〔20235


区直各部门,各镇、街道,驻区各单位,区属各国企:

现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202338

    (此件公开发布)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紧紧围绕“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开放之区·活力新城”建设开启新征程。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努力克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重重压力,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2.94亿元。农业保持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服务业稳步升温回暖。

——发展质效持续增强。深入实施“1+9+9”项目推进计划,以“九个一批”统筹推动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实有市场主体增长7%,其中新增企业3618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80家,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5%,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1.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增幅均在全市领先。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削减任务。

——内需潜力加速释放。117个总投资302亿元的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2.3%,76个项目投产运营。12个省级实施类重点项目、92个市级各类重点项目、25个区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45.3%、133.1%、120%。积极落实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充分发挥岸线、港口、码头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临港物流业,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136亿元,增长38%。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543.1亿元,增长10.5%;实际使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日韩资增长10倍,制造业外资增长200%。

——风险防范扎实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基层基础巩固年”27项重点任务,靠前化解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23项重点问题,金融安全、渔船管控、森林防火等“一排底线”持续巩固,“微警务、微法庭、微消防、微实事”等系列“微治理”经验全省推广。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扎实办好62项民生实事,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和5.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359人。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将保持恢复增长态势,但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问题仍然存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努力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作为。

综合研判经济形势,既应承认,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乌克兰危机影响持续蔓延、超出预期,粮食、能源等初级产品供应持续偏紧、价格高位波动;西方国家超发货币,世界经济滞胀压力加大、复苏动力减弱。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尚不稳固,“三重压力”相互交织、深度叠加,“六稳”“六保”重点领域面临新的挑战,稳经济大盘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更要看到,利好因素加速集聚,内生动力夯实塑强。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山东省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战略获得国家批复,威海市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及“五化”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战略叠加效应凸显,全区“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有效实施,将有效激发区域活力、增强发展信心。

综上分析,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全面建设“开放之区·活力新城”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以“4个年”为抓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抓好6大园区建设,持续实施“1+9+9”项目推进计划,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争当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全区发展基础,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量稳质升,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2023年,全区将紧紧围绕“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工作的鲜明导向,以“4个年”为抓手,引导全区上下将主要精力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努力开创“开放之区·活力新城”建设新局面。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提振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实施“九个一批”项目,加快构建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培优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对接市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编制产业链“三图三清单”。围绕“链主型”、核心型、成长型企业进行补链扩链强链,重点培育船舶及配套、海上风电设备及配套、新能源汽车组件、光电模组4条优势产业链。积极招引产业链延伸项目和配套企业,实现本地企业产业链配套协同,龙头或核心企业与外围配套企业空间上高度集聚、生产经营上分工协作、资源优势上互补共享,全年力争签约过亿元产业项目15个以上。将海工装备产业作为制造业倍增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依托招商金陵威海船厂、山东电工电气海底电缆等龙头打造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加快都市精致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探索未来产业布局,策划做强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助推企业加快膨胀发展。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新一轮“冲击新目标企业、冲击新目标后备库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微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行动,通过“一企一策”分类、“一对一”结队联系、“一事一议”快速会商等机制精准推动骨干企业膨胀发展,争取全年营收过3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0家。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实施45个市级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引导区内技改服务商与企业精准对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提供金融支持,争取1家企业上市、2家启动上市计划,区引导基金投资企业5家以上,新培育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瞪羚企业3家,升规纳统企业50家以上。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西部提升,不断优化提升站前商圈、韩乐坊商圈、智慧谷商圈三个商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剩余51万平方米楼宇全面启动建设,推进居然之家国际馆、中数互动私有云等项目加快进度。围绕中部崛起,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中欧国际物流等9个航运物流项目建设运营;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精准引进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山东港跨境生活资料分拨基地、青年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围绕东部突破,以市委党校、职业学院为依托,大力发展科研教育;以国际经贸交流中心为抓手,带动会议会展行业发展,年内举办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威海国际人居节等各类会议25场次以上。围绕滨海旅游康养带,依托63.6公里岸线及九龙湾、东浦湾、逍遥湾资源,以东浦湾房车营地、小螺号、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带动文旅康养行业发展,重点做好摩天岭南帮炮台遗址公园等项目推进。

(二)突出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提升科技实力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优先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在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重点实施广瑞电力、埃尔法仪器等25个科技赋能项目;积极推动招商金陵威海船厂、天达汽车争创省级研发机构,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持续跟进宇王生物工程与省农科院、润泽冷链与北大海洋研究院共建研发平台。抓好科技双招双引行动,主动融入双招双引这一经济工作“第一战场”,推动三大高端创新平台实现由研发为主向成果转化、科技赋能、项目引进职能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载体功能,吸引优质项目和团队落户,全年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资源整合,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和“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培育机制,力争全区纳入高企培育后备库企业不少于1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递增。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统筹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突破500家。加强分类扶持和靶向培育,致力于打造一批“小而强”“小而优”和“隐形冠军”企业,重点为腾云创威、北硕检测等10余家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服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升级售后支持、数据分析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搭建用好工业设计等公共平台,提高服务型制造水平,实现从单纯销售产品向“售后产品+服务”转变。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发挥政策优势,优化服务环境,争取招才引智新突破。构建“赴外引才、活动引才、以赛引才、中介引才”等渠道,举办“智汇经开区”系列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广泛对接各类人才需求,围绕产业链建强人才链,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各类产业人才3000人以上。进一步优化产业领军人才培育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加强人选挖掘储备,引进专业机构加强申报服务工作力量,申报省级以上产业领军人才10人以上。持续推进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服务配套,全面营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建成国际人才集聚小高地。

(三)突出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恢复和扩大消费,抓实“1+9+9”项目推进计划,推动扩投资与促消费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进一步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全年争取实施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137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26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突破120亿元。聚焦绿色低碳、“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结合国家、省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投放范围,前瞻性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围绕6大园区建设,推进智慧谷数智经济产业基地、华重明乐深海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奇瑞芜湖造船绿色海工产业园等4个项目年内(部分)投产;山东电工电气海缆基地等3个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年内争取新投产项目57个以上,完成投资57亿元以上。

优化要素服务保障。优化推进机制,党工委管委班子成员分包重点项目,“项目推进办+职能部门+属地镇街(国企)”联动推进,问题“吹哨报到”分级解决,每月调度进展情况,每季度组织集中汇报。优化服务机制,实行部门信息互享,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对重点大项目好项目全要素倾斜,在土地、能耗、排放指标及其它配套需求上优先予以保障。严格跟踪项目投资协议履行情况,对认真履行协议、按期完成约定建设计划的项目单位,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对无故未按期建设的,逐级约谈和发函提醒,按协议约定停止兑现或收回相关扶持政策,把更多的资源和资本配置到项目主战场。

加快消费提质扩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山东消费提振年”活动,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拉动消费提升。围绕汽车销售、餐饮、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业企业、韩国商品销售等领域,挖掘消费增长点,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促进人气集聚,提振消费市场信心。组织文旅企业举办潮玩露营季、中韩文旅交流、无花果文化旅游月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音乐节、房车车友会、亲子研学季、文创集市等线下文旅活动和线上媒体营销活动。用好黄金岸线资源和千里山海自驾游公路“虹吸”效应,打造新市民生活样板区,邀请重点客源地旅行社来区开展踩线和“引客入经”活动。

(四)突出全面系统协同,增创改革开放创新优势。发挥改革突破先导作用,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更富效率的动力系统。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机构改革深化年活动,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创新创业动力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提升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水平,在投资、招商、运营、产业合作等方面进一步突破,提高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多模式参与城市更新、园区建设、民生事业及配套服务等,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探索成立区、镇、村共富公司,充分发挥先进村和产业项目的示范作用,共同做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年内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

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善用RCEP生效良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闯出“经开区之路”。抢抓全省QFLP扩大试点机遇,依托国资平台资源,加强与国内外投资机构合作,拓展利用外资渠道,鼓励引导投向重点园区或产业项目,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核心区作用,与烟台片区紧密合作,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省级权限下放。依托实体园区、智慧谷、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等载体举办中韩经济文化周、“韩日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参加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暨深化与日韩合作推进会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韩经贸合作。建立重点在谈项目动态储备库,确保每月滚动更新高质量重点在谈项目20个以上。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惠企暖企,研究出台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行动方案4.0及任务清单,全方位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松绑减负。合力推进“法治护航”“金融赋能”“数字变革”“减负降本”“扩大开放”“经心办3.0”“包容普惠创新”等七大工程,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政务服务,保护市场主体。进一步整合汇聚涉企政策、办事服务端口、政企沟通渠道,探索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优化“经智营商”平台建设。对标一流,推出更多服务市场主体的“关键一招”,努力打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策源地”和“试验田”。

(五)突出统筹融合互动,精心打造精致城市建设引领区。坚持全域精致、城乡一体、共同富裕,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打造精致城市标杆。

加快空间资源整合。精准摸清空间资源家底,科学论证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和两镇总体规划,编制2023年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建立可储备运营土地数据库。扎实推动拟开发海域本底调查,为海域确权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低效用地整治,研究明确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绘制批而未供土地“一张图”,对闲置土地逐宗制定处置方案,引导招商项目优先使用存量资源。加大闲置楼宇、闲置厂房盘活力度,年内盘活闲置资源13万平方米以上,通过改造提升实施精准招商。

改善城乡功能环境。围绕品质化完善城乡功能,实施总投资35亿元的14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新建翡翠公园北路等4条道路,对滨海大道等7个路口实行“微改造”,增设海滨路与珠海路交通信号灯,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建成投运35KV城子输变电工程,开工220KV凤林变电站异地新建工程,改造崮山镇7个村、泊于镇2个村的村内自来水管网,改造庭院燃气管道、居民共有燃气立管10公里,保障居民用电用水用气安全。对部分项目实施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新改建部分口袋公园,着力创建全龄友好型城市。

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加强城乡精细化管理,继续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对3个小区、52栋楼、1243户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对7个小区、1个工业园区周边进行停车优化改造,建设4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40个充电位。对全区62家物业、127个小区实施物业服务“4321”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组织开发区级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按功能分类开发社区辅助管理创新应用2个,提升智慧社区管理水平。抓好84处大杂院综合整治,完成全区所有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省级清洁村庄标准村覆盖率达到 60%以上,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抓好以无花果特色产业为主体的 18.7万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市农科院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大力推广现代无花果园种植模式及冷链保鲜、脱毒育苗、遮雨防害技术等,持续开展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加快推进“刘公岛南帮炮台”郊野体育公园建设,做好三次产业融合文章,精心打造“精致经开区·多彩共富路”乡村振兴品牌。推广小麦、玉米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进一步拓展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农担贷惠农财政金融政策优势,有效缓解涉农经营主体资金短缺问题。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调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五个减量替代”,提升煤炭压减、能耗“双控”质效。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解决生态环境治本问题专项行动,抓好历次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施“两清零一提标”工程,开展九龙河上游支流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区域水质环境。在两镇实施固废粪污资源水肥一体化利用,实现乡村绿色循环发展。

(六)突出化解风险隐患,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安全防护网,增强维护安全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紧盯宣传、网络、宗教、文化、教育等五大重点领域阵地,探索开展星级管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热线办理及人民信访工作,始终把“事要解决”挺在前面,推动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牢牢守住“一排底线”。强化安全生产治理,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监管工作走深走实。统筹抓牢金融、能源、粮食、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渔船管控、森林防火、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管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住房全过程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持续深化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法治经区、法治政府、民主法治村居建设。整合区、镇街、村居法治服务资源,建设全区法治服务体系,实施基层法治建设“五个一”工程,实现一村居一法律服务队伍、一村居一多元调解室、一村居一普法宣传阵地、一镇街一法治工作专班、一镇街一矛盾调处中心,依托综治服务中心、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完成镇街和村居“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的场所、队伍和机制建设,实现矛盾调解力量下沉,纠纷化解在末端,推动全区法治建设上水平。

(七)突出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协同招聘活动,充分运用威海市公共就业平台优势,提高人岗匹配度,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巩固现有城乡公益性岗位规模,持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充分就业、有效增收。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机制及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为困难群体购买“威你保”普惠医疗保险,实施慈善大病救助,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1处,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张,为残疾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

持续提升办学条件。新(续)建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4所,投入使用幼儿园4所。深化区域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科教研基地候选基地的培养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开展常态化家访活动及校长开讲、家长开放日、魅力家长进课堂等开门办学活动,以“优秀父母养成计划”、家庭会议、亲子阅读等创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抓好规范办学、餐饮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切实为学生创设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分别改造和增加一处居民小区健身场地,安装建设器材、照明灯具、监控等设施,实现各社区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全覆盖。开展文化下乡演出活动395场次,在辖区79个村居开展文艺演出。开展11个艺术专业的公益培训班,组织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87场次。组织开展全区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统筹其它社会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打击走私、公益慈善、红十字、新闻出版、文物、史志档案、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等工作。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pdf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

新闻发布会解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新闻发布会l

领导干部解读:党工委委员、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局长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图文解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动漫解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媒体解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